老年教育中“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发布者:作者:王增藩 周芳明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1-25浏览次数: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重视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是老年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应对全球老龄化的重要战略举措。为此我们于去年底和今年初在复旦大学老年大学采取个案访谈和实地观察的形式,做了一些调查,掌握几十个典型事例,对老年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深层次的思考。

一、老年教育“以人为本”,有利改善民生

关心民生,就是关心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进步。老年教育应“以人为本”,为众多退休人员改善民生。

提高老年教育水平,要坚持老年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多样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寓教于德,既丰富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又增长人文素养。几十年来,这些老年人在工作中接受社会主义教育,具备爱国敬业的品德,为国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退休之后,特别是到了七老八十的暮年,所设课程应以兴趣为动力,配以多样化的选择,让他们保持良好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安享晚年幸福生活,这是为改善民生作出重要的贡献。

黄建权(学技术)说:“我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今年83岁。退休十多年来,一直孜孜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以求接受新事物,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并在学习中得到很大的乐趣。”他收集了很多我国嫦娥一号月球飞船升空的资料,编成一套幻灯片,在退休教工中做讲解,让大家了解探月工程的有关知识,一起分享喜悦。他还利用汶川地震有关资料,编制了一套灾情和救灾幻灯片,也深受欢迎。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他更是从各方面广泛收集资料,介绍“世博会”的布局概况、参观路线和重要看点,提供各国地理、人文、风情等方面的知识,对参观“世博”十分有益有效。

戴克敏(学伯乐)说:“我是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用植物学教授。今年81岁。继续奉献是我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退休后,他仍然热情关心着学科建设、教研室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学院物色到中科院植生所的一名博士生,充实到师资队伍,解决急需。他笔耕不辍,连续发表多篇文章,也在生活中、奉献中获得最大快乐!

通过老年教育,有更多的老年同志能寻求做些自己愿意做的事,关爱民生、丰富民生,就能使生活不断得以改善。坚持老年教育“以人为本”,确实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改善和解决。在复旦大学,至今还有280余位退休教师被返聘,他们退而不休,继续为国家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服务。

二、“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内涵

我国的老年大学,无论在性质、任务、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蕴含着健康老龄化的本质内涵。林语堂说过:“人生在世,碰到的问题不是他应该以什么为目的,而是应该调整他的生活,使他能够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当然,快乐、健康、幸福是所有老年人的追求,也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内涵。

快乐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给予老年人精神疗养,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并使他们获得快乐的最好形式,就是老年大学的教育。无论体育方面的太极拳、太极剑还是气功养生,技能训练方面的服装裁剪、种植养殖,还有音乐、舞蹈、书画摄影、园艺等,都能满足学员的情趣,达到快乐之效果。

兴趣爱好与个人实际需求相结合,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离休干部章似兰(学唱歌)在丈夫逝世后,因被一些家庭问题所困扰,曾产生厌世心理。上了老年大学后,她用诗歌形式,感谢这所大学给予她第二次生命:“十年前我是严冬时节的枯草,音乐讲座的春风把我唤醒。沐浴着你的雨露阳光,我开始人生的第二次生命。美妙的歌声如一缕春风,扫除忧郁的心情。美妙的歌声如开锁的钥匙,解开迷茫,留下我振奋的脚印。……老年大学——我的第二课堂,你让严冬时节的枯草返青。生命有你更精彩,圣洁殿堂喜盈盈。”

俞  瑜(学声乐)说:我非常热爱复旦老年大学这个集体,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有时甚至放弃去旅游和与同学相聚的机会。我女儿在郊区买下一套住房,送给我安度晚年。但由于离市区太远,不方便上老年大学等原因,而被我放弃了。过去我长期吸烟,每天两盒,患有老慢支、肺气肿的疾病。后来戒烟、唱歌。经过两年学习,我的美声唱法有了很大进步,也促进了身心健康。我参加的社区老年合唱队,在五角场镇“温馨家园”歌咏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龚佳玲(学书画)说:“我是复旦大学药学院放射药学教授,今年80岁。 自1997年退休后报名参加上海老年大学中国画班学习,跟钱凡老师学国画。11年中有不少成功的画作,由于注重扎实的人文基础和科学的积淀,在凝神作画中不断提高了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人生的快乐。”

健康 老年教育的内容,大都是从老年学员的健康需求出发,只要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教育都能获得老同志的欢迎。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离群索居、越是处在机械性单调性生活中的老年人,越容易产生心理健康的障碍。因此,老年教育对于促进老年朋友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智力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调查表明,普通老年人常有孤独感、寂寞感、失落感三种不良情感,而接受老年教育的人群中,产生这三种消极情感的频率就要小得多。老年人的这三种“健康”,对于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对于整个家庭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和谐进步,都是意义巨大的。

章铃铃(学音乐)在谈到音乐与健康关系时,她说,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心理对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统帅和调节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健康的心理比健康的体魄更重要。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减短寿命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已退休的老人更能凭借丰富的人生经验,理性地对待周围的事物和矛盾;既能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勇于跳出被物质利益和狭隘心理束缚的小圈子,使人生在终身学习中变得更加精彩和豁达,达到更高的境界。

汪惠勤(交谊舞)说,通过到老年大学学习交谊舞,身心得到锻炼,增强了自信。记得生了孩子后,我的体重由原来49公斤,激增至75公斤。走楼梯虚汗如雨,以前漂亮的衣服一件也穿不上,身上毛病多了,心情特别烦躁。上了老年大学后,感到跳舞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而且还起到减肥的效果。一年后,我的体重下降,腰围明显变小,走楼梯比以前轻松多了。

现代教育要求,通过老年教育不仅促使老年人身体健康,更要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以及对社会的良好适应性等。“以人为本”的老年教育观的真谛,还在于创造文化意义,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构筑老年人理想的人文世界。因此,建立“以人为本”老年教育观,对于确定现代老年教育的目的,界定老年教育的对象,采用老年教育的技术手段,展现老年教育的成果,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幸福  老年教育的作用亦在于优化老年人的心理与人格,关切老年人的生存与价值,增进老年人的自由与幸福,加大老年人的社会归属感。

盛锡金(学舞蹈)的感悟告诉人们,老年朋友进入老年大学学习,是退休生活的良好开端和最佳调整。这可使老年人既不会感到失落、寂寞和孤独,又可以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并可提升自身的健康素质、智力素质、心理素质。它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幸福感。

孙淑琴(学自然疗法)退休后整天围着锅台、孙子转,虽比上班少了很多责任,但似乎缺了什么。后来她参加老年大学养生班,学到许多知识和技能,同样是饮食,知道营养搭配;学了穴位按摩,全家受益,幸福常伴,其乐融融。如在路上遇到老人突然昏倒,她随时可用按穴位之法去救人,弘扬人道主义。

其实,只要有不断求新知的愿望,人生到处都有学习的机会。“活到老、学到老”应是老年人一贯的目标,“学中取乐、乐中求学”,幸福就会伴您终身。

三、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的价值

“以人为本”是现代老年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它把教育和老年人的幸福、终极价值目标联系起来,以人文精神重新塑造现代老年人的新形象。通过发展老年教育,不仅让广大老年人学习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更使他们的生存理念发生转变,通过积极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发挥聪明才智,实现全面发展。

1.传承祖国人文知识财富

老年大学是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阵地,是沟通老年人心灵、凝聚大家情感的良好场所。老年人只有融入社会大舞台,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祝启秀(学声乐):在声乐班,有的学员不习惯记笔记,她记下后复印给学员;上课时带头上台试唱,同时录下每个人的歌唱声音,让学员做前后对比,以便纠正错误发音,提高演唱质量。这不仅是为自己,更多的是在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人文教育观” 的提出,标志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老年人在接受教育活动的动机、目的中,“人文魅力”日益显现,说明现代老年教育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产物,其内在的价值本来就具有强烈的人文性。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接受新教育表现出强烈的渴望,老年教育对象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原因,对教育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层次的特性,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切实推行“人文教育观”,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2.积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关心人的培育和发展。退休老同志除了自己快乐、幸福之外,还要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老年教育中,一方面自己受教育,另一方面为下一代树立一种榜样。从家庭影响上,父辈祖辈优良的人格魅力对青年一代影响较为直接,他们广博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是人生的一笔重要财富,用老年人的经历教育年轻人,能起到好作用。同时,从老年大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品德,更会直接引导年轻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

老年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开设“经典读书导读”“党建辅导员建制”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做人,将知识和品格完美结合,取得很好的效果。

3、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贡献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改革与进步,现代老年教育也在飞速发展,教育成果不断显现。我们的现代老年教育在教育过程凸显成果的同时,更应该让教育成果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一个体系,它是有层次性的。“以人为本”是一种执政理念,它是高层次、统领全局、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的理论内涵,更在于它的实践意义,必须与人类社会活动各个领域的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才能变为渗透在各个领域的具体的实践方法。

把“以人为本”作为老年教育的核心理念提出来,正是从老人最大的实际出发,从老人的第一需求出发。在为广大老年人提供物质文明的同时,老年教育为他们提供对于人生意义更为深远的精神文明,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需要。为什么“以人为本”应是检验现代老人教育是否富有成效的唯一尺度呢?因为他们积极参加老年教育,表面上看来只是蹦蹦跳跳、唱唱弹弹,满足兴趣爱好,然而在教育中无不体现出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分忧的高尚情操,也体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内涵。如果能把自己照顾好,减少社会、家庭和子女的后顾之忧,我们认为,这已经是老年人教育最好的结果,也体现出老年人很高的觉悟和品德了,是对维护和改善民生,支持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贡献。办好老年人教育,发展老年人事业,有益于全社会的福祉。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老年人教育观,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老年人教育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不仅是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根基,更是指导老年教育稳步前进的核心动力。

“老骥伏枥志不渝,夕阳未必逊晨曦.”老年教育同其它教育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培养人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进入老年之后,他们基本完成了社会责任,再也不必为谋生操心,不必为子女操心,为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老年学校完全有可能成为老年人的乐园,这也就是老年教育“以人为本”内涵和价值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