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乌石村
早春三月,老年大学旅游专业的学员根据教学安排,前往磐安体验农家乐旅游。 经过五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了磐安尖山镇管头村。下午,在导游小邓的带领下参观毗邻的乌石村古民居。“乌石村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座落在磐安、新昌、天台三县交界的鞍顶山下,古民居用黑色火山石垒成,和我们住的农民别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小邓的娓娓道来,一片错落有致,由黪色的石块堆砌起来的建筑映入眼帘。绕着古村落,看淳朴勤劳的磐安人用天然的黑色火山石依山傍水建筑起自己的家园。这些古建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又经过战争炮火的焚毁、自然灾害的破坏,仍完整保存着古老的民居结构和历史风貌。穿行在鳞次栉比的古农家园落间,透过残垣断壁上黑洞洞的窗棂,可以想象这里曾经的人情世故、农家的温馨,也可以体味到生活的艰辛。一阵山风袭来,不知不觉,天色已晚,邻近竹林里风声飒然,不禁有些凉意。
晚饭后,酒酣耳热,走出农民别墅,天已经黑了,暮色沉沉。峰峦、梯田、枯树在黒黢黢的天幕中呈现出模糊不清的剪影。农民别墅区不时传来喧闹声、歌舞声。沿村道踱着方步,慢慢向乌石村走去。古村落是那么寂静,连狗都不咬了。远处有零星灯火,像天际的点点星辰,又似茫茫大海上的航标灯。整个乌石村已经沉睡在遥远的过去,身边时不时有摩托车驶过,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之中,风不刮了,清新的空气透出一丝寒意。远离了大都市的喧嚣嘈杂,驻足在群山怀抱、古木参天的小山村,心情瞬间清纯明朗了。思绪也飞扬起来。
清晨,山村苏醒了。晨曦弥散在山峰峡谷之间。小鸟叽叽喳喳;古民居袅袅炊烟,老农牵着牛,扛着耙犁;中年汉子肩扛镢头,手提箩筐;农民旅馆的老板骑着摩托到镇上去采购物品;早起的人们开始忙碌起来。鸟瞰峡谷,,一畦畦梯田,一片翠绿,一片鹅黄。崖边的茶树绽开嫩绿的新芽,绿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湿润的空气沁人肺腑,站在一幢类似祠堂的白色建筑跟前,堂前有一长方形的池塘,塘中竖着一根盘龙石柱。当地一位老妪操着难懂的方言告诉我,这里是村里人祭祖的老祠堂,叫龙湾堂。这里最早叫龙湾村,后来改名为管头村,现在叫乌石村。不过,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还习惯叫龙湾村。从几度更名,可以想象出一个小村庄的漫长过去和沧桑变迁;龙湾堂就成了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听说,村里正在把这里改造成陈列村史、农器具的展示场所。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跃过峰顶,一扫昨日的阴霾。身上有些暖意。大街小径人来人往,镇上的小商贩给各农民旅馆送来货物,游客们也出来找农户淘换土特产,一派生机盎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恬静的田园风光;安逸的农家生活。陶公笔下的《桃花源记》似乎又有了磐安版本。摄影:姜东莉 叶建新
水下孔风景区览胜
早晨,驱车前往景点游览。据导游小邓介绍,水下孔风景区以奇峰攒翠、涧瀑泻银为特色,有江南最大的瀑布群。景区融“山水、峡谷、飞瀑、洞泉、花草、鸟兽、冰臼”为一体。到景区一看,果不其然。沿着山间小径,看着点缀在绿色植被中一簇簇鲜艳的花朵,来到太极亭,站在亭里,凭栏眺望太极湖,只见碧绿的湖面平静如茵,也许来得太早了,湖上停泊着三两竹排;,阀工们正在整理缆绳,等待着游客的到来。随着人群到了太极峡谷,一阵春风袭来,甜丝丝的新鲜空气沁人心脾。前面突然传来了隆隆声响,循着声音,一挂飞瀑从绿色灌木掩映的绝壁上从天而降,飞流直下,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斑斓的色彩。景区游客渐渐多起来了,狭窄的小路显得有些拥挤了。走铁索桥时,桥下水流湍急,汹涌澎湃。桥面和缆索颤颤悠悠,摇摇晃晃。胆小的女游客尖叫着,扶着铁索,战战兢兢地挪动着脚步,我尾随他们来到观瀑亭。站在亭上,背后是观音岩,前面是双叠瀑,上叠两股水流汇合成一个宽大的瀑布直泻而下,激起层层浪花。“看!寿星观瀑……”随着游客的指点,远处山崖上,俨然站着一位老者,凝神观看。在同伴的招呼下,走过了“双龙瀑”、“逍遥瀑”,来到了“五星潭”。宁静的潭水镶嵌在五个漂亮的石星中。性急的游客摆出各种姿态,纷纷拿起摄影器材,留下了融合在大自然中的倩影。摄影:周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