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交大老年大学声乐班蜚声校内外,老年朋友纷至沓来,声乐班报名期期爆满,还有许多人因名额已满而抱撼而归。这一切,都是源于这里有一位老年学员挚爱的好老师、被师生赞誉为上海交大老年大学一张闪亮名片的罗依琪。她先后获得过“徐汇区社区教育奉献奖”和“上海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奖”,并被评为上海市老年教育系统“我心中的好老师”和“上海市老年教育先进个人”等。
一、以一个“爱”字 真诚爱着每一个老年学员
罗依琪老师在上海交大老年大学从事声乐教学工作已有16年头。从开始教授一个声乐班几十名学员到今天带领初级、中级、高级与研修四个班200多名学员,她对老年教育事业和老年学员倾注了满腔热情。当年,罗老师是上海交大人文学院的音乐专业教师。她既要为大学生开设音乐类公共选修课、为声乐特招生上专业声乐课,还要担任上海交大学生合唱团的声乐指导,每周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即使这样,罗老师还是抽出时间来兼任上海老年大学的声乐教师。每周四上午十点到晚上六点,都能在老年大学看到她辗转在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和研修班教室里,有时忙得水顾不上喝、饭没时间吃。有几次,她身体不适,发烧,仍然坚持来学校上课。
声乐初级班的张湄是“零起点”学员,几度因跟不上想放弃,而罗老师的一句“慢慢来,你能行”温心的话和课后边伴奏边示范的“开小灶”,让她坚持到今。有一次,罗老师下课后帮她单练,竟练到中午12点50分,办公室里别人给她买的饭菜还凉在一边,而十分钟后,罗老师又要去上下午1点钟课了。每每回忆起这个情景,张湄都会落泪。声乐班学员何梅说,“我是在喜悦和泪水中走过了第六个年头。从初级班时老师领着我们用真声到假声、从轻声唱到畅开胸怀唱;进入中级班后学真假声转换,直到高级班训练声音的结实明亮、学会同声转换,再到如今自己能从容地站在舞台上,完整地演唱一首首中外歌曲,其中凝聚着老师多少心血啊。”
每次下课,同学们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老师由衷的谢意。有的同学还会将罗老师示范教唱的全过程录制下来,在同学网上发布 “老师范唱本”视频,方便大家对照老师的标准唱法去细细啄磨。有的学员已经学了十年,仍不愿结业,总想继续聆听罗老师的讲解。有个学员不小心摔断了胳膊,绑着石膏还坚持来上课,不愿错过每堂课的精彩讲解。如今,班上有的学员已经唱出了专业水平,可以已在社区开过个人演唱会了。
二、以一个“精”字 精心上好每一堂声乐课
每周一次的声乐课已成为学员最期盼的事情了。学员们说,我们喜欢上罗老师的课,喜欢听罗老师对不同歌曲的分析,特别是具体到对某一句气息推动的要点、真假声的转换、男女声不同的要求、高音和中音的不同发声位置,喜欢听罗老师对每个人的点评,喜欢罗老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插入乐理基础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从未接触音乐的人也能理解。
精心的课程选择 在歌曲的安排上,罗老师除了从她自编的交大声乐教材中选取外,还另选一些艺术歌曲及有一定特点的歌曲来进行教学,让学员感受歌曲的不同情感和艺术表现。她安排的歌曲训练总是从中声区到高声区,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教学。她选择低音发声、高音发声和高低音混合发声的各种歌曲进行训练,将发声的理论和技巧融合在一起教学,提高学员的歌唱水平,从不会因是爷爷奶奶辈的高龄学生而降低要求。
在执教中,罗老师会先介绍曲目的创作年代和背景,让学员深入体会创作者的心境,更好地理解作品;介绍歌曲的曲调风格,歌唱特点和演唱要求。不同曲子,讲课的侧重面亦不同,每节课的内容都不重复,讲课方式也各有千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强调唱歌要忘记自己,进入角色,以情带声,多练视唱。
精到的教学方法 声乐学习对初学者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罗老师将复杂的声乐理论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感觉的大千世界。每堂课开始时,她带领大家练声,经常会走到学员跟前,亲手摸一摸膈肌是否支撑起来,告诉大家怎样运用假声使歌声甜美圆润,怎样唱小夜曲、颂歌,怎样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她将这门高雅艺术通过规范讲解与训练,凝练出 “张开大牙、微抬笑肌、放松下颚、打哈欠状”等通俗易懂的要领,还亲自示范演唱,根据各人的嗓音条件“因材施教”。经过一段时间学和练,那些喜欢唱歌但几十年都是“扯着嗓子喊”的老年学员有了“茅塞顿开”之感,有些原来总不好意思唱出声的学员也大大方方地唱了起来。
精细的教学点评 每当在课上学唱一首新的歌曲或是做发声方法训练时,罗老师总是要求大家先集体演唱或练习,而后由每位学员根据老师规定的乐句进行发声练习或演唱某段歌曲。每次让同学们试唱时,她都专心听用心记,再一一进行点评。罗老师记性特别好,耳朵特别灵。她能叫得出各个班所有学员的名字,凭耳朵就能分辨出每个学员唱歌时的音色、音准等,对每个学员的声音特征,发声特点都了如指掌。那么多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得到她的个别辅导。每节课上,常会听到:“XX你的喉位要下来”,“你的声音要靠前点”,“……要往下”,“要用气来推动……”。
罗老师的点评是精彩的,因人而异,极具人性化。例如在个人演唱时,学员中有敢于表现和怯于表现两种,而敢于表现中又分为控制能力较好和较差的两种。对表现出色的同学,罗老师会喜形于色地大声赞叹“真是超常规发挥”。对怯于表现的学员,她先不强求学员演唱,自己先做诱导式范唱,或进行启发式提问,让他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克服胆怯心理,最终能在众人面前大胆演唱。罗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音乐素养、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再加上深知各位学员的程度,使她在讲解点评中挥洒自如,吸引听觉,催人思考。
三、一个“高”字,将课外沙龙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上海交大老年大学声乐沙龙成立于2012年12月,沙龙成员全部来自于原声乐研修班的成员。罗依琪老师倡议,沙龙成员要保持可持续提高的能力,要因人而宜选择曲目、制定计划,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由于沙龙成员接受声乐学习训练至少都在七年以上,拥有不同程度的鉴赏能力,因此平时的课堂训练就由大家相互点评,罗依琪老师每月一次进行逐个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卓有成效,如朱润龙的俄语《伏尔加船夫曲》、王真华的《乡村骑士》等已被罗老师确定为声乐沙龙保留曲目。
几年来,声乐沙龙成功地组织了与街道文化中心的交流,一些学员还积极参与市、区、街道的各种公益活动。其中一次与新华街道合唱团的交流,得到了原上海歌剧院国家一级独唱演员、现任新华街道合唱团指挥聂鸿祥老师的赞赏。他评价说,声乐沙龙成员的基本功扎实,充分体现了上海交大老年大学声乐老师的教学水平。
罗老师无愧于“上海市老年教育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她在上海交大老年大学担任了十多年“声乐艺术与实践”课的教学,十分注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科研工作,编著出版了教材《声乐艺术与实践》,还发表了《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异同》、 《略论声乐学习中的心理特征》和《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评析》等专业论文多篇。她感慨地说:“老年教育讲台永远是我的人生舞台。当教出的老年学员能吟唱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时,就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学员们说得好,“没有音乐,一生苍白;没有老师,一生暗淡。音乐带给我们快乐,歌唱带来美好。衷心感谢我们心中的好老师——罗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