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发布时间:2016-12-01点击:12作者:学员 赵玉珍系统管理员

    2015年年底,《志愿者之歌》一书的编委把采写顾如梅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心里着急:半年都过去了,给我的任务也完成了。如今我要回老家了,怎么又来任务了呢?虽说我与顾如梅相处已六年之多,曾写过几篇关于她的文章,手头也确实积累了一些材料,她一直是我心中最敬佩的人,但是要从优秀志愿者的角度来发掘这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的事迹,太难了!

    但是再难也要写!怎么办呢?我想到,顾如梅向学校捐赠了她制作的一套档案,引起校领导高度重视,才被确定为优秀志愿者入书的。要写志愿者顾如梅,那套档案应该是必不可少的材料。这套档案我曾在2014年冬天就见过,也曾仔细阅读摘录过。但那时档案共8本,可如今听说她捐赠的是17本,那么其它9本又是什么内容呢?我必须尽快见到档案并弄个明白!于是我拿起电话找编委,接连两天没打通。原来编委去了美国,顿时我傻了眼!眼看就到12月中旬了,学校要放假了!我心急如焚:见不到档案,我就抓不到材料。没有材料,我回家怎么写?写不出文章,明年4月我回到上海拿什么交差?事不宜迟,看来只能靠自己了!

    129日,我匆匆赶到学校,在研究室老师帮助下,很快找到了档案室的陈老师。陈老师打开档案柜,我终于看到了静静地立在档案柜中的那17本档案,顿时心潮澎湃!因为我知道,那档案倾注了顾如梅七八年的心血,简直就像她的一群孩子!见到了档案,材料有了着落,我一颗悬着的心也落地了。

    在档案室里我一本本地翻阅并摘录。这时我才明白:原来是,沙龙活动档案8本、老年大学学习档案6本、社区活动档案2本、《我的八年写作路》文集1本,总共17本。

    这时,我脑子里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光靠文字叙述渲染还不够,最好能让数字说话,有时数字说话会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于是我决定对这套档案做一个全面详细的统计,可我一个人根本干不了。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呢?我想到了我的朋友们,关键时刻,何不请她们帮忙?还好,两位朋友召之即来。第二天早上八点半,我们三个人急匆匆赶到学校,争分夺秒地干了起来。整整干了三小时,结果出来了:17本档案,总字数144500字,使用照片625张。可到底有多重呢?借出的档案是不能随便移动的!我就与许老师商量。许老师跑到学校食堂费了不少口舌借来磅秤,我们三人把这个笨重的家伙搬上二楼,将档案全部称重,结果是:总重量12.55公斤。这就是一位在老年大学学习了十四年的八十多岁的老学员,花了八年的心血,奉献给“上海老年大学建校三十周年”的礼物!它将成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老年教育的重要资料留给后人。

    我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呢?因为我觉得但凡入选《志愿者之歌》一书的学员,都是经过学校严格挑选,是优中之优。我们担任写作任务的人,即便拿出十二分的努力,也很难如实反映他们的精神风貌。特别像顾如梅这样的人,她有着诸多的优点,精神世界非常高尚,即使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全面表达出她的魅力与丰彩。面对这样一位老人,你会觉得,哪怕有一丝一毫的不尽心尽力,也会感到对不起她。

    几天后,我带着手头的材料及顾如梅的两本书《我的成长》和《晚霞生辉》,回到了淄博——我的婆婆家。

    淄博一直是我写作的最佳地方。那里没有熟人和朋友,没有牵挂与干扰。除了照顾年迈的婆婆,其余时间可以安心写作。但是,没想到整整十天过去了,我愣是没理出个头绪来。这个过程让我很焦躁,甚至可以说很折磨人。那时每天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翻来覆去读书,看材料。顾如梅的新书《晚霞生辉》,被我翻得乱糟糟,成了一本旧书。终于有一天,书中所写的一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深思,那就是顾如梅主动要求支援三线建设这件事。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经历过支援三线的事情:到偏远的山村去安家,去工作,这是国防建设的需要。很多人响应号召奔赴三线了,也有人纯粹是为了孩子能就业而去三线的。可顾如梅不是。她的丈夫被分配到安徽的深山里工作。她主动放弃城市生活,把两个年幼的孩子交给母亲照顾,坚决要求到三线和丈夫并肩战斗。在她的心里,哪有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国家的需求就是第一位的!这不就是志愿者精神吗?!这不就是最勇于奉献,最响当当的志愿者吗?再联想到她的其他事迹,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主线贯穿了她的一生,那就是“奉献”!“奉献一辈子,唱响一首歌”这首歌就是“志愿者之歌”——啊,千呼万唤,主线终于被拎出来了,文章也就可以落笔了。

    回顾我与顾如梅六年的交往,特别是通过这次参与《志愿者之歌》一书的写作,使我对她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一遍遍阅读,一次次思考,我始终认为:顾如梅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她的胸怀是博大的,情感是火热的,作风是勤奋的,品格是高尚的,能力是出类拔萃的。

    2016年元月的一天,我去养老院探望顾如梅。推门进去,我看到年近九十岁的顾如梅正戴着老花镜,趴在床边的小桌上读书,还边读边记呢。我停住脚步,立在门口,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凝望着她的侧影,仿佛在欣赏一尊历尽沧桑的雕像,也像是在阅读一本厚重的大书——是的,顾如梅真可称得上是一本越读越有味道的大书啊!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