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白云朵朵,回忆起参加老年大学水粉绘画班,亦有近两年了。心中老是酝酿着一个念头,很想告诉大家我们的指导老师——蔡文浩老师对我们的帮助。
对于我们老年学员来说,学“艺术”,确实不是一件“易”事。特别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初学者,更是难上加难了。什么点、线、面,色彩、明暗、结构,仿佛都是“天方夜谭”。
但我们有幸遇到了气质儒雅、平易近人的蔡老师。他教我们如何辨别光源、色调、色彩、色相。培养我们对物、对人的观察认知,如何表达对事物趣味的“视觉能力”,并以此得到美术能力和知识的能力。
在学校里,不少学员因为素描基础差,又是初学,明暗处理不好,没有“三维”世界的概念,每次交作业时,都唯恐老师批评。但其实每次老师总是鼓励我们说:就按照你的思路和想法画出来,这也是一种表现手法。而且,老师还借助“微信”中大师们的画,推荐给我们作榜样。激励我们向大师学习,还要把自己的想法运用上去。
外出写生时,每次老师总是很早到达,帮我们选景,选地点;当我们每个同学撑起画架,铺开画纸、画布,用笔描绘出大自然景色时,老师的话就会回响在耳边:观察光线和色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体悟出来的,美术就要走出“陋室”,奔向自然。我们跟随老师在春天的绵绵细雨中,在风和日丽的秋日里,写生作画,使我们在审美的情趣上,得以享受和满足。
老师在“待人处世”上,也有很好的文化素养。记得有一次,在点评画作时,老师善意、诚恳地向一位同学指出作品中的一些不足,而这位女同学,没等下课就径自走了,当老师看到她问她时,她却没好气地顶撞了一句,以示“发泄”,但是,老师一点都不生气,只是对她笑笑,真的很钦佩蔡老师对学生的包容和尊重。
老师非但是我们学习上的导师,也是我们生活上的挚友,当有人缺课时,他总会提醒班长别忘了去关心;外出写生,天气凉时,总不忘嘱咐我们多添一件衣服,宛如我们的家长。
在蔡老师的引领下,使我们接近艺术,让艺术走进了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