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优质老年教育的资源明显供不应求,老年人入学难的问题已为多家媒体报道。为此,上海老年大学2012年在浦东、普陀、徐汇、宝山和黄浦五区新建了5所上海老年大学分校,以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就近、便捷、快乐”老年教育工作要求,设立新布局,方便老年人就近入学。
普陀区是人口大区,地域面积广,普陀区老年大学每学期的招生同样面临人满为患的难题。为此,普陀区老年大学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参照上海老年大学的发展模式,建立普陀区老年大学分校,构成“普陀区老年大学1+4+X的布局”, 以方便普陀居民就近入学,实现 “办普陀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的办学宗旨。
一、“1+4+X”布局的思路
“1”即普陀区老年大学。
普陀区老年大学隶属于普陀区教育局,成立于2010年9月5日。2012年,被上海老年大学列入 “东西南北”四大分校之一,是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工程。学校现有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2013年春季共开设班级155个,开设了保健、知识、休闲、技能等四大类67门课程,招收学员3132人。
“4” 即达到一定办学水平的普陀区街道老年学校
此处的“4”仅是象征意义,在老年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局限于“4”所分校,可以是1+5,1+6……1+n;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具体是哪4所或“n”所,按照各自发展状况与意愿,优先选择为分校,并给予师资、课程等支持。
“X”则是指发展较慢的街道老年学校、居委教学点等。
要指出的是,“4”与“X”之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1+4+X”布局的做法与思考
(一)提出“分流”思想,实现 “集聚”与“辐射”
以人为本的老年教育,要提供和保障每位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加大发展老年教育的力度,提高老年教育的普及率。在建设高水平老年大学的同时,也要发挥老年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最大程度的利用老年教育资源,切实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提供老年教育“就近、便捷、快乐”的服务。而1+4+X的布局思路,正是符合了这一办学理念。
在“1+4+X”重心下移的思路的引导下,我校首次提出了“分流”的办学思想。“分流”,就是尽量使大部分学员在街道(镇)老年学校、教学点完成初级阶段的教育,充分体现“就近、便捷、快乐”的特点。然后到老年大学完成中、高级阶段的教育,形成“集聚”。再将学有所成的优秀学员派遣到街道、镇老年学校以及教学点作为指导者,形成“辐射”,以此构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既能减轻区老年大学的教学压力,也能提升区老年大学的教学层次,更能扩大老年教育的规模,让所有的老年人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使他们的能力有充分施展的空间。
在分流思想的引导下,我校组建了一些学习团队。现已建立的鸿枫艺术团,下设若干个沙龙,已经正常运行的有声乐艺术沙龙、舞蹈艺术沙龙、英语益智沙龙,还有正在筹建的民乐艺术沙龙。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志愿者学习团队、中医推拿学习团队和编织技巧学习团队等。这些团队的学员活跃于学校和社区,除了参加学校、社会各项演出和比赛外,还会定期到敬老院、孤儿院、CA俱乐部等处进行公益展演。
在“分流”办学思想的推进过程中,普陀区老年大学与街道老年学校、居委教学点实现了很好的互动。发挥老年大学的“辐射”作用,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做好师资、人力的支持,输送优秀的教学资源。老年大学的优秀学员分散到街道老年学校和教学点中去,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日常教学中去,做学校和教学点的教师。这种方式减轻了老年大学“老面孔”多、人满为患的问题。
由此看到,“1”(一所区老年大学)很好的带动了“4” (4所街道老年学校和“X” (若干发展较慢的街道老年学校和居委教学点)的发展,使1+4+X的布局思路更加丰富与鲜活,使重心下移的目标得以不断实现。
(二)开发课程,全区范围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普陀区老年大学每学期都会组织专业人员开发3-5门新课程,形成校本课程,打造本区特色。如学校正在不断建设“钢琴全科”特色教程,组织钢琴教师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及教材,逐步形成一个层次齐全的钢琴全科教程,使每一层次水平的学员都能学习到自己满意的课程。
这些优质课程和优秀的教学资源,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实践与宣传,不仅仅局限于普陀区老年大学的课堂,还将送到街道老年学校、居委教学点中去,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对有意和区老年大学实现共建的老年学校提供课程资源方面的支持。
除开设日常的课程外,学校每年还会举办若干次免费讲座,如已经开设了易经名家讲座、心理学与健康讲座等,并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进社区”大型活动,集宣讲、咨询及现场检测为一体,使没有来老年大学学习的居民,也有机会到学校来拓展视野,获得知识。
(三)搭建展示平台,服务社区与社会
根据普陀区老年大学的思路,“1+4+X”模式不仅体现在体制层面,更重要是注重视内涵建设,将老年教育惠及到全区,使终身学习理念灌输到居委会每一位老年人的心中。因此,学校不断为老年学员提供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将老年大学学员崭新的精神风貌展示在全区人民的面前。
1.积极参与校外交流互动
普陀区老年大学经常参加一些展示交流的活动,主要为三八妇女节、敬老节、老年教育艺术节等。例如在2012年3月,应普陀区委老干部局邀请,参加了“春光灿烂夕阳红”庆祝“三八”妇女节文艺演出;2012年10月,鸿枫艺术团参加了普陀区“敬老爱老 共建共享”庆祝上海市第25个敬老日大会,并表演舞蹈节目。除此之外,还参加了普陀区2013年老年教育艺术节展览活动,以及上海老年大学筹办的“上海市老年教育艺术节四分校专场”活动。
除了积极参加校外各类交流活动外,学校也非常重视将其他学校的优秀成果引进到校内。例如在2012年12月,“上海老年大学长者箴言书法展”在学校一楼展厅展出,老年学员在欣赏书艺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与启迪。
2.积极创建校内展示平台
为了给老年学员们搭建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平台,实现老年学员们“人人都参与,个个有作品”的活动宗旨,学校也会自己组织一些活动,以展示学员各方面的素质,扩大老年大学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1)每年举办一次钢琴班汇报演出和圣诞联欢会
钢琴课是我校正在建设中的全科课程,具有本校特色和一定的影响度,因此,我校会在每年5月举办一次钢琴班汇报演出,将这些优秀学习成果宣传到更多老人中去。每到12月圣诞节,英语班会举行圣诞联欢会,中外英语爱好者在普陀区老年大学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喜迎圣诞和新年。
(2)每年一度的优秀学习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和征文比赛
学习成果展示分两大内容:一是书法、绘画、编织作品汇展;二是文艺汇演。为了提升学员的文化素质,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征文比赛,得到老年学员的大力支持,学员作品已经编辑成册。
基于1+4+X的办学思路,学校希望能与街道老年学校、居委教学点加强类似的交流合作,共同展示成果,丰富双方的资源。
(四)通过教师流动 加强师资建设
首先,继续加强与上海老年大学、上海市其他各类高校的交流,根据教学需要与学员需求,邀请名师名家来校任教或开设讲座,保证教学质量。同时,针对那些已在普陀区老年大学任教,具有一定水平,且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更多教学任务的教师,老年大学会对其进行“分流”,引导这一类教师到街道老年学校和居委教学点任教,形成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动。
其次,普陀区老年大学对街道老年学校现任教师进行培训,定期举办讲座,提升街道老年学校和教学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并希望能够与上海老年大学共同开展教师培训、专题教研等活动,共同开展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提高老年教育的质量。
总之,采取“集聚”与“分流”、实现师资“有进有出”的方法,保证教师各施其长,扩大了影响,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质量。
“1+4+X”还处于思考和探索阶段,普陀区老年大学争取在学员、课程、展示、师资等方面实行“下移”,以完善1+4+X的布局框架。老年大学的优质课程也推进到老干部大学的课堂中去。例如2013年5月,普陀区老年大学与普陀区老干部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备忘录,借用教室给老干部大学,并为教务人员和任课教师提供办公场所,
总之,“1+4+X”布局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共同探索,争取创建一条有利于老年教育重心下移的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