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首页
学校概况
新闻中心
校园文化
教育教学
教育联盟
学术研究
远程教育
文明创建
网上报名
直播
教学成果展示
网上展厅
学术研究
他山之石
理论前沿
校刊
校报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上海市名师颁奖
2016-02-01
陈黎做奶油蛋糕
2016-02-01
让民族器乐贴近学员的心灵
2016-02-01
教师简介: 吴蓓苞老师,毕业于音乐院校古筝琵琶专业,歌舞剧院乐队高级演奏员,歌舞剧院乐队高级演奏员上海音乐家协会和古筝协会会员,歌舞剧院乐队高级演奏员。上海老年大学器乐系教师。从事老年教育十几年不断摸索和总结适合老年教育的教学方法,自编适合老年学员的《古筝速成》等教材,多次荣获上海市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13年被评为上海市老年教育优秀教师。 教学理念:传承民族器乐,弘扬中华文化,用民族音乐陶...
感谢老年教育的老师们
2016-02-01
拨开记忆的层层帷幕,往事并不如烟。记得1998年刚从紧张繁忙、有规律的集体生活退下来时,确实有些迷茫和失落。有幸得人指点,参加了老年大学学习,近十余年来先后学过国画山水与花鸟、水彩画、音乐欣赏、烹调、英语会话、西医保健等课,聆听了老师们的教授与指导,受益不浅,让我的老年生活丰富多彩,充实而有味,体会到老年依然可以有风采,也结交了不少新老朋友。 所学课程中以国画花鸟画学的时间最长,有八、九年之多,特...
教学与时俱进 师德令人尊重-计算机系王凯鸣老师的速写
2016-02-01
上海老年大学计算机系是一个深受老年学员欢迎的学系,全系十九个班级,班班爆满,一机难求,年年如此,可见老年人学电脑的迫切和踊跃。电脑这个高科技的产物,正快速地走进广大追求进步的老年人的生活,给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无比宽广的视野天地,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从未有过的无限乐趣。 老年人学电脑,有个好老师非常重要,王凯鸣老师就是众多老师里比较突出的一位。他退休后,在上海老年大学任电脑教学已整整六年,在这长长的...
缅怀舒文老校长
2016-02-01
今年12月30日是上海市高教局原局长、上海市教卫党委原顾问、上海老年大学原校长舒文同志逝世六周年的日子。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政治立场坚定,组织观念强,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淡泊名利,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青田当代名人录》中有一篇舒文的生平,有助于人们了解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舒文(1916-2008),原名舒东龄,...
他们将青春年华贡献给老年教育事业—文艺系的教师团队
2016-02-01
目前,上海老年大学文艺系的青年教师有12位,他们是“70后、80后、90后”的年轻老师,大都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等高等院校,有近半是硕士生和在读博士生,其中还有海归人士。多年来,他们在老年教育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受到老年学员的喜爱。现在执教“中外歌剧演唱实验”课的方怡老师,是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硕士生,曾获得过上海高校教师独唱金奖,意大利tuscia国际声乐节普契尼单项...
我教老年学员开口说英语
2016-02-01
我是上海大学的一名退休英语教师,在校教了三十多年英语。1998年到上海老年大学来任教,主要教《美国之行口语ABC》《出国常用英语短句》和《美国实用口语》。教师职业是我一生的挚爱,我前半生已为之追求而奉献,而后半生又将余热贡献给老年教育事业,从内心感到无上的荣光,并发誓为之而倾心尽力。 以前我在大学教书,着重是教学生阅读英语文章。通过高考录取的大学生懂语法,有阅读能力,水准差异不大。但老年大学学员年龄跨度大...
生活依旧
2016-02-01
包先生退休前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性格内向,举止儒雅,八小时外是个标准的宅男,除了读书看电脑,还张罗家务,负责“买、汏、烧”。他妻子是同一单位的工会活动积极分子,唱唱跳跳,嘻嘻哈哈。夫妻俩一动一静,性格互补,相互欣赏,相濡以沫,恩恩爱爱。 转眼夫妻俩都退休了。包先生发挥余热,继续在原单位上班。妻子就自然而然接过包先生家庭重任,成了家庭全职“买、汏、烧”。家庭角色发生了变化,主内的忙外了,...
整合教学资源 奏响器乐新篇
2016-02-01
上海老年大学器乐系以往开设的课程中,除了电子琴、长笛外,琵琶、古筝、二胡、葫芦丝都是民族乐器,如何满足广大老年学员多方面学习器乐课程的需求,成为学校和器乐系领导经常思考的问题。 2015年初,王海晶接替方帼萍担任了器乐系主任,上任伊始,他着手调查研究——找教师了解教学动态,找班长了解教学情况,找学员了解各种需求。他发现,器乐系的民族器乐课程比较饱满,能够满足老年学员和民乐教学的发展要求,但西洋乐器方面相对...
你想过写回忆录吗
2016-02-01
一本书,就是一笔财富,一个长者,就是一面旗帜。岁月有情,写回忆录也是一种追求,是老人依然有理想有活力的一种表现。现在说文化养老,写回忆录就是减缓衰老、保持思维健康的长寿之道。 在上海老年大学开设回忆录写作这门课前,我作了一番可行性调查:为什么一家为老人撰写回忆录的文创公司,居然能在电视台养生堂节目做广告?为什么《一个平民百姓的回忆录》能在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还成为书店的畅销书?北京老人的写回忆录热...
为人 为师 为学的典范——记林仲兴老师的教学风格
2016-02-01
林仲兴老师是艺术大师吴昌硕的第三代传人,他的人品、书艺和教学方法,无不为广大学生所称道。 精心备课 林老师虽然在老年教育战线从教20多年,但他始终那样认真、执著,他有一句名言:“我把每位学生都当教授”。77岁高龄的他每天凌晨三四点即起,读书练字、精心备课,做到:不重复自己、不重复教案。有些跟随他多年的学员,发现他的教学内容竟然没有重复,不禁啧啧称奇。林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每首诗文,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不仅疏...
每页
12
记录
总共
182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07
/
152
跳转到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