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首页
学校概况
新闻中心
校园文化
教育教学
教育联盟
学术研究
远程教育
文明创建
网上报名
直播
教学成果展示
网上展厅
数据采集栏目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合作交流
长三角动态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校训
校风
校歌
校旗
校园风光
党建创建
志愿者
教育教学
成果展示
教师风采
课程信息
招生信息
学员天地
教学管理
学历教育
社团活动
教育联盟
教学成果
交流活动
课程建设
办学特色
分校介绍
招生天地
九九重阳
学术研究
他山之石
理论前沿
校刊
校报
远程教育
教学资源
长者星空
专题培训
文明创建
2021-2023年度上海市文明
思想政治
单位文化
科学管理
社会责任
业务水平
机制创建
特色指标
教学成果展示
首页
部分著作和研究报告
论文发表
开设课程
精品课程
体验式课程
“银龄课堂”电视课程专题
开发教材
乐学大讲堂
云上“体验教室”、教博会
新闻媒体报道
教育联盟
学校获奖情况
学员评教情况
学员党建情况
共建单位情况
社团、学员荣誉
领导调研
网上报名
课程介绍
我要报名
当前位置:
首页
数据采集栏目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磐安二日
2016-02-02
夜宿乌石村 早春三月,老年大学旅游专业的学员根据教学安排,前往磐安体验农家乐旅游。 经过五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了磐安尖山镇管头村。下午,在导游小邓的带领下参观毗邻的乌石村古民居。“乌石村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座落在磐安、新昌、天台三县交界的鞍顶山下,古民居用黑色火山石垒成,和我们住的农民别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小邓的娓娓道来,一片错落有致,由黪色的石块堆砌起来的建筑映入眼帘。绕着古村落,看淳...
读“磨刀师傅是党员”想到的
2016-02-02
最近读到一篇“磨刀师傅是党员”的文章(注:5月18日《新民晚报》)。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上了年纪,种地有点干不动了”的老农,进城“用年轻时学会的磨刀手艺为大家服务。”他不但“磨刀不糊弄磨得好”,“更因为他热心助人,常做好事”,街坊邻居称他为“老雷峰”。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他还有名片,名片上面一行字“磨刀师傅李老头——共产党员”。他用淳朴的语言作了说明:“告诉人们我是共产党员,不是显摆,而是让大家相信...
我爱老年大学
2016-02-02
一个偶然机会我进了上海老年大学,四个学期,我选学了油画、现代山水、书法和英语怀旧金曲等十三门课程。 学习期间住在姐姐家,姐姐、姐夫虽已八、九十岁,但他们耳聪目明,喜欢三十年代的外国音乐和书法绘画。他们是我家庭作业的“导师”和“评论家”。我的作业常被“展览”,他们总是认真坦诚地帮我分析提高,这也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我喜欢老年大学的每门课程。有些老师来自上海各大学为我们兼课,有的是正在学习的博...
学词让生活更快乐
2016-02-02
暑期长假,难耐的不是酷热,而是对《学词入门与创作班》诗意般生活的思念。每每回想起班里的同窗挚友,想起辛勤耕耘的季肇伟老师,都让我倍感亲切和温馨,往事历历在目,往事情满心中。 记得6月17日那天早上,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如注,我开始担心本学期这最后一课。没想到,八时半我走进教室,季老师已经到了,家住浦东的朱化萌班长也到了,许多老年同学都赶来了。在季老师指挥下,开始了《每周一歌》课前古诗词晨唱,“...
同学颂
2016-02-02
同学蜜, 酝酿在花季: 陶醉音律乐融融, 萦绕书丛寻觅觅, 往事待追忆。 同学忆, 最忆是无忌: 同窗同桌有缘同, 计得计失无心计, 难得真友谊。 同学谊, 何物能代替: 知根知底相信任, 谈天谈地互慰籍, 言语溢情义。 同学义, 越老越亲密: 温故知新童稚样, 返朴归真书卷气, 长寿均可期。
快乐的集体 温馨的团队——记上海老年大学的编织社
2016-02-02
温馨的六百天 上海老年大学编织社自2002年成立至今,活动时间累计已达六百多天,其中有奔波辛劳和汗水,也有喜悦、快乐与温馨,广大学员们通过学习和交流,钩织出大量优秀作品,在社区和学校举办了多次交流和演示。据不完全统计,共参加过8次各种展览和交流,展出作品达550件次,单独办展2次,展出作品420件。 学校和家政系的领导对编织社开展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甚至与编织社学员一起到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工艺编织》教师...
比翼双飞 把爱洒向社会
2016-02-02
我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退休高级工程师。2003年,我和夫人李玉君来到上海老年大学学山水画,从造诣精湛的李明耀老师那里学到了钩、擦、点、染、积墨、皴等技法,越学越有劲。于是我们又先后学习了花鸟画、水粉画、油画、人物画、钢笔画、书法、书画装裱、素描等,还学了钢琴和烹调。学习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同时我们有了一个梦想:如何将快乐传递给更多的老年人。 一、感恩老年大学 努力回报社会 我和夫人李...
温暖、愉快和无尽的感动
2016-02-02
2004年一退休,我就报名进入了上海老年大学钢琴系,从此,愉快和温暖就陪伴着我。老师深厚的学养、富有特色的教学,学员勤奋的学习、长者风范的发扬,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都感动着我,教育着我,激励着我…… 一位好老师——凝聚着一批“钢琴迷” 我的任课老师名叫任国稳,是位年轻的师长,长着一张娃娃脸,常常挂着笑容,和蔼可亲,上起课来又认真又精神,常常令学员们感动。十年过去了,还是那张不变的娃娃脸,还是那样的笑容可掬...
诗 缘
2016-02-02
我与诗词有缘。母亲偏爱中国古代文化、喜好诵读古典诗词,出于对母亲超强记忆力的崇拜,以及诗词魅力的影响,古诗词美丽始终印刻在我记忆之中。 十年动乱,作为知青的我们进入文化荒原。好在幸运地被抽调到上师大中文系接受师资培训。聆听了马茂元先生讲析《诗经》名篇《蒹葭》与《硕鼠》,两首小诗讲了三个小时,使我对诗词越发爱好了。到中学教书又遇二位有深厚文学功底的长者,常有诗词来往。我偶而也涂上几句诚请指教,由此成...
我学周易
2016-02-02
“周易”是中华古文化源头,《易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包括哲学、政治、军事、医药、科学、文化及预测的经书,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值得我们用毕生精力去学习它、研究它。 自小慈父给我讲故事,使我知道“周易”二字。有故事说:一天,周文王见年轻挑夫走过,便叫住他告知有“牢狱”之灾。年轻人肩挑杠棒,不以为然径直走去。不久,年轻人杠棒因稍不留神便砸死他背后一老者,被判坐“牢监”。年幼的我不知“牢监”何物,故问“牢监...
“金秋朗诵艺术沙龙”在“三个课堂”中成长
2016-02-02
上海老年大学“金秋朗诵艺术沙龙”成立于2010年3月,现有成员45名,年龄最大的83岁。他们都是上海老年大学“经典赏析与诵读进修班的学员,普遍热爱古今中外各类名著,喜好诵读艺术,并希望能将在“第一课堂”——学校里学到的诵读、欣赏技巧,通过“第二课堂”——社团课外活动和“第三课堂”——社区与社会课堂,在实践中进行艺术的再创作。 金秋朗诵艺术沙龙实行“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筹经费、自我服务”的原则,每二周活动一次,共...
我的老年生活“三乐”
2016-02-02
在上海老年大学的学历班学习是我一生的学历教育中最精彩、最丰富、最快乐和最有收获的学习。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六十六岁。退休前我曾经在工厂搞过技术管理工作;在政府机关做过行政管理工作,又在技术学校当过专业教师。退休后最大的改变是有了空闲时间,可以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自己的能量、知识和阅历的积累构成了新的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选择。现在讲讲我的老年生活“三乐”, 一、参加学历班乐,乐在圆了我的大学梦 参...
每页
12
记录
总共
182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01
/
152
跳转到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