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首页
学校概况
新闻中心
校园文化
教育教学
教育联盟
学术研究
远程教育
文明创建
网上报名
直播
教学成果展示
网上展厅
教育教学
成果展示
教师风采
课程信息
招生信息
学员天地
教学管理
学历教育
社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
学员天地
学员天地
六进世博园
2016-02-02
1969年,我在上海某校船舶制造专业毕业,赴河南洛阳工作、生活了三十余年(五年前退休回沪)。在那里,我结交了不少文化、新闻界的挚友。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他们纷纷来电、来函,表示要携家来沪参观世博盛会,也想来会会我这多年未见面的老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随即向他们一一发出了热情洋溢的邀请,要以东道主的姿态,向外来客人大力宣传世博、推介上海! 我已经在今年4月的二次世博“大演练”和6月的“...
一句话的力量
2016-02-02
先讲个故事: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曾报道过一个小偷犯案上千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的新闻,在文章最后他情不自禁感叹:“心理如此细密、手段又那么灵巧,此人,如果聪明用对地方,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率真率性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店)的小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先生写的那篇特稿后面的一句话,...
庐山的魅力
2016-02-02
自古以来,风景秀丽的庐山不知留下过多少文人墨客的足迹,同时也是历史上众多风云人物的政治舞台。据记载明代朱元璋,就曾看好这里的风水而圈地封山建庙修路作为皇家山林。至今我们仍可见斑驳的遗迹。因而庐山不仅风景秀美,更是一个颇具人文魅力的地方。 花经草堂,竹林野溪。唐代诗人白居易当年因被贬江州司马而来到此间。一颗愤懑的心在这里得到天人合一的安宁而释然。“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
磐安二日
2016-02-02
夜宿乌石村 早春三月,老年大学旅游专业的学员根据教学安排,前往磐安体验农家乐旅游。 经过五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了磐安尖山镇管头村。下午,在导游小邓的带领下参观毗邻的乌石村古民居。“乌石村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座落在磐安、新昌、天台三县交界的鞍顶山下,古民居用黑色火山石垒成,和我们住的农民别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小邓的娓娓道来,一片错落有致,由黪色的石块堆砌起来的建筑映入眼帘。绕着古村落,看淳...
读“磨刀师傅是党员”想到的
2016-02-02
最近读到一篇“磨刀师傅是党员”的文章(注:5月18日《新民晚报》)。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上了年纪,种地有点干不动了”的老农,进城“用年轻时学会的磨刀手艺为大家服务。”他不但“磨刀不糊弄磨得好”,“更因为他热心助人,常做好事”,街坊邻居称他为“老雷峰”。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他还有名片,名片上面一行字“磨刀师傅李老头——共产党员”。他用淳朴的语言作了说明:“告诉人们我是共产党员,不是显摆,而是让大家相信...
我爱老年大学
2016-02-02
一个偶然机会我进了上海老年大学,四个学期,我选学了油画、现代山水、书法和英语怀旧金曲等十三门课程。 学习期间住在姐姐家,姐姐、姐夫虽已八、九十岁,但他们耳聪目明,喜欢三十年代的外国音乐和书法绘画。他们是我家庭作业的“导师”和“评论家”。我的作业常被“展览”,他们总是认真坦诚地帮我分析提高,这也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我喜欢老年大学的每门课程。有些老师来自上海各大学为我们兼课,有的是正在学习的博...
学词让生活更快乐
2016-02-02
暑期长假,难耐的不是酷热,而是对《学词入门与创作班》诗意般生活的思念。每每回想起班里的同窗挚友,想起辛勤耕耘的季肇伟老师,都让我倍感亲切和温馨,往事历历在目,往事情满心中。 记得6月17日那天早上,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如注,我开始担心本学期这最后一课。没想到,八时半我走进教室,季老师已经到了,家住浦东的朱化萌班长也到了,许多老年同学都赶来了。在季老师指挥下,开始了《每周一歌》课前古诗词晨唱,“...
同学颂
2016-02-02
同学蜜, 酝酿在花季: 陶醉音律乐融融, 萦绕书丛寻觅觅, 往事待追忆。 同学忆, 最忆是无忌: 同窗同桌有缘同, 计得计失无心计, 难得真友谊。 同学谊, 何物能代替: 知根知底相信任, 谈天谈地互慰籍, 言语溢情义。 同学义, 越老越亲密: 温故知新童稚样, 返朴归真书卷气, 长寿均可期。
快乐的集体 温馨的团队——记上海老年大学的编织社
2016-02-02
温馨的六百天 上海老年大学编织社自2002年成立至今,活动时间累计已达六百多天,其中有奔波辛劳和汗水,也有喜悦、快乐与温馨,广大学员们通过学习和交流,钩织出大量优秀作品,在社区和学校举办了多次交流和演示。据不完全统计,共参加过8次各种展览和交流,展出作品达550件次,单独办展2次,展出作品420件。 学校和家政系的领导对编织社开展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甚至与编织社学员一起到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工艺编织》教师...
比翼双飞 把爱洒向社会
2016-02-02
我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退休高级工程师。2003年,我和夫人李玉君来到上海老年大学学山水画,从造诣精湛的李明耀老师那里学到了钩、擦、点、染、积墨、皴等技法,越学越有劲。于是我们又先后学习了花鸟画、水粉画、油画、人物画、钢笔画、书法、书画装裱、素描等,还学了钢琴和烹调。学习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同时我们有了一个梦想:如何将快乐传递给更多的老年人。 一、感恩老年大学 努力回报社会 我和夫人李...
温暖、愉快和无尽的感动
2016-02-02
2004年一退休,我就报名进入了上海老年大学钢琴系,从此,愉快和温暖就陪伴着我。老师深厚的学养、富有特色的教学,学员勤奋的学习、长者风范的发扬,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都感动着我,教育着我,激励着我…… 一位好老师——凝聚着一批“钢琴迷” 我的任课老师名叫任国稳,是位年轻的师长,长着一张娃娃脸,常常挂着笑容,和蔼可亲,上起课来又认真又精神,常常令学员们感动。十年过去了,还是那张不变的娃娃脸,还是那样的笑容可掬...
诗 缘
2016-02-02
我与诗词有缘。母亲偏爱中国古代文化、喜好诵读古典诗词,出于对母亲超强记忆力的崇拜,以及诗词魅力的影响,古诗词美丽始终印刻在我记忆之中。 十年动乱,作为知青的我们进入文化荒原。好在幸运地被抽调到上师大中文系接受师资培训。聆听了马茂元先生讲析《诗经》名篇《蒹葭》与《硕鼠》,两首小诗讲了三个小时,使我对诗词越发爱好了。到中学教书又遇二位有深厚文学功底的长者,常有诗词来往。我偶而也涂上几句诚请指教,由此成...
每页
12
记录
总共
808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9
/
68
跳转到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